【畢業專欄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——黎綺旻 | |||||||
|
|||||||
一、個人簡介 黎綺旻,女,中共黨員,廣西崇左人,爱游戏官网app2018級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,研究生錄取至中科院遺傳與生物發育所作物遺傳育種專業。 在校期間曾榮獲“三好學生”稱號2次,“優秀共青團員”稱號1次,學習優秀二等獎獎學金及三等獎學金各1次,墾豐學習激勵一等獎學金1次,第14屆“志願農大”優秀志願者稱號,在2020-2022連續兩年擔任種科181班長。 二、我的小故事 在大學四年的經歷中,我和大家分享三個有關突破自我的故事 首先是,大一的時候,我覺得自己從小城考來北京,已經是天大的喜事,沒有需要再努力的事情了。新奇的事物分散了學習的精力,我萌生出及格萬歲的躺平念頭,甚至以“高考已經花光了我所有的運氣”爲藉口,爲我的消極墮落開脫。那時的我,沒有對未來的規劃,只有放飛自我的狂喜。大一兩個學期的績點,第一個學期是二點幾,第二個學期是更低的二點幾。我對大學裏的成績沒有概念,但也很好奇其他同學是怎麼學得那麼好。搬來西區後,在學術氛圍的薰陶下,我終於醒悟去探究在大學裏究竟該怎麼學習。我比較贊同的是,學習並非是爲了最後的考試成績,而是爲了提高專業素養,培養科研邏輯。只有激發出內心對知識真正的渴求,以及對人生負責的態度,才能學有所獲、學有所用。 想讓自己變得更好,要先堅定地邁出第一步。我真誠地希望每一個想突破原來那個不太好的自己的人,能在拼搏的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。這個良性循環裏,能嚐到甜頭,看到希望,不至於在漫長黑暗中帶着困惑去摸索。而後,才更願意爲理想而勇敢攀登。 第二個故事是由於自卑心作祟,我曾經在集體中不敢發言。剛上大學時,我一開口就是格格不入的“南普”,讓我很少在大家面前說話,但我心裏又非常希望爲集體做些事情。在同學們的鼓勵下,我擔任了班長。做好這份工作,光有一顆真誠奉獻的心是不夠的,還需要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及一定的魄力。從每次班級事務的處理中,我反省怎樣能做得更周到,有哪些遺漏或是不足可以改進。考研期間,班級的責任不能放下,自己的學習也不能落下,我努力做到了兩邊平衡。 現在的我,開朗勇敢外向了許多,也會盡量把普通話說好一些。內向不是貶義詞,我曾經深深地躲在內向給我的保護罩裏,安靜而緩慢地思考問題,交際很少、安心做小透明。這固然安全感十足,但會失去很多機會——爲大家做事情、提升自信、展現自我等等。內向或外向,無所謂好壞,但做一些突破,也未嘗不可。 最後是猶記得今年2月21號考研出分那天,我將分數與往年作比較,以爲自己穩了。結果才過了兩天,我得知,這個凝結了那麼多心血的所謂“高分”,在今年連初試線都過不了!那個上午,從對方學校的電話中聽到消息,我手腳冰涼、大腦空白,和家人說“我沒想到會以那麼慘烈的方式收場”。但根本沒有太多時間讓我心灰意冷,穩住心神後,我說“我慢慢解決、周旋,再殘酷我也要面對”。2月25號開始,我留意各個高校和院所的調劑信息,撥了近10個學校和院所的研招辦電話,同時準備一志願學校調劑專碩的複試。無法用上帝視角一鍵快進到最終結果,期間,我經歷了一次次崩潰和自我懷疑,我覺得對不起家人,對不起老師和朋友,也對不起自己這半年的努力。但又一次次振作起來,用理智指揮自己,去做這段時間最該做的事情。每天刷新各校的調劑公告、複習不同的複試專業課,我就只有一個念頭,哪怕再考一年,也要先撐下來全力過好調劑這一關。 在這場長達四十天的調劑風波的最後,4月7日下午,終於塵埃落定。我幸運地上岸中科院,錄取專業還是原本一志願報的作物遺傳育種學碩。在這個過程中,得到了老師們、同學們還有家人們極大的幫助,在此感謝大家! 調劑期間聽到一句話“人生不是軌道,而是原野”,深受觸動。如果命運跟我們開了一個玩笑,讓我們偏離原來的設想,這不是失敗,只不過是換一種風景。挫折是快速成長的機會,過程很煎熬很痛苦,但請一定不要放棄自己,也不要把成功和幸福定義得太狹隘,這沒有標準答案。只要我們依舊保持向上的心境,就一定能在任何環境闖出一番天地。 和大家分享的這三個小故事,總結一句話是:只要你願意突破自己,積攢足夠的努力後,你一定可以實現你想達成的逆襲。不用感嘆自己一開始沒有拿到好牌,出牌的組合技巧、深思熟慮,往往比一開始拿什麼牌更重要。所有的結果都是實力和運氣的綜合。 三、寄語 破土而出: 在低谷中保持自信和上進。低谷裏的黑暗,可能只有若幹星期,也可能是幾個月,甚至長達幾年。但是我們不能喪失內心這顆種子的生活力,向下穩穩紮根,向上探尋陽光,最後一定能破土而出,茁壯成長。 稻熟低穗: 在榮譽下保持感恩與謙卑。一個所謂優秀的人,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會擁有這些成就的,你需要引路人、隊友,需要拉你一把的人、催你奮進的人。走到當下每一步,許多人都曾爲你的成長無私灌溉。應該常懷感恩之心,謙卑之態。 責編:蕭貝
|